top of page
Tabuncoverart.png

一半

原曲: たぶん - YOASOBI

《たぶん》是一首很有趣的歌。它承載的感情由不同人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理解。主角對舊愛有些懷緬,這應該是大家的共同理解,但到什麼程度呢?依我看來,主角是非常想復合的吧!只是她自己也知道,就算復合了也不會有好結果。如果真的有下一次,或者她會無條件地遷就他吧...但這樣一來,她又變成了甚麼?他值得嗎?算了吧,別說復合,恐怕連再見都不可能...


「言辭是「再能遇見」不過成真我不寄望」在最後變成了「總對成真有一線奢望」。心態變了,事實變了嗎?沒有,甚至在心理上也沒有多大的差別。沒有寄望地僅存一線奢望,兩者本身不矛盾:我知道99.99%會失敗,但是我依然奢求命運為我帶來那0.01%的機會。這就突顯了用詞精準的重要性。如果這裏用了「不過成真我不盼望」,那麼就變成了完全不想再見到對方,主角本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心痛就突顯不了;如果用了「總對成真有一線希望」,也表達不了主角所認為的機會渺茫,畢竟,「希望」帶着「能夠成功」的意思,而不像「奢望」,是只敢想,不敢想像會成真的妄想而已。


如果說副歌的處理是以「空虛、寂寞、凍」為題,那麼pre-chorus和bridge就是描寫着主角很想掛念對方,很想復合,但卻清楚兩人根本不相襯的心理矛盾。「從前瑣碎事仍舊讓痛楚換成牽掛」,但是「若未來陪着你走也不會全單照收每件事」。妥協嗎?「然而人退到了哪裏會有效果」?就算我願意「盲目地拋低真我」,「將痛和美好全部七顛八倒」,最終又如何?「仍沒法回頭對吧」?


這裏另外也有一個技巧。在pre-chorus中,頭三句都以「會有X果」作結,這樣一來為文字帶來了一種迷茫,重複地想一件事的感覺,一方面把要描寫的心路歷程描寫了出來,一方面讓詞作有一種傷心過度、迷失自我的感覺。


至於「但是某天仍舊會守着空門」,被身邊朋友吐槽後我才猛然發現竟有兩分《聲聲慢‧秋情》中「守着窗兒,獨自怎生得黑」的味道。不過這就純粹是文學的巧合,我填詞的時候才沒這個精神去想範文!


再順帶一提吧,「來尋求我似小狗般馴化」一句的靈感來自於《自作多情》一曲中「戀愛狂回頭吧因我害怕 倘用情馴服似小狗擺尾巴」一句哦~

bottom of page